集團新聞Group News

建築行業開拓創新 “中國建造”成就顯著

2017-08-24 15:13:55 來源: 類型:集團新聞 關鍵詞:建築,行業,開拓創新,“,中國建造,”,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之十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建築行業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積極參與三大戰略和“四大闆塊”發展建設,發揮了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建築業規模邁上新台階
       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工作部署,凝心聚力謀發展,生産規模、建設能力屢創新高,隊伍持續壯大,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再上新台階。
       (一)承攬工程量快速擴張,建築業總産值叠創曆史新高。2012年,建築業企業[1]簽訂工程承包合同24.7萬億元,2016年達到37.4萬億元,是2012年的1.51倍。2013-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總量年均增長10.9%,年均增量達3.2萬億元。2012年,建築業總産值現價總量為13.7萬億元,2013-2015年,年均增加1.4萬億元,2016年,建築業總産值曆史性突破19萬億元大關,達19.4萬億元,是2012年的1.41倍。2013-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年均增長9.0%,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态勢。

       (二)建築隊伍持續壯大,行業實力顯著增強。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數達5185萬人,是2012年的1.22倍。2013-2016年,年均增長5.0%。建築業資産規模迅速擴大,2016年資産總計18.2萬億元,是2012年的1.63倍,年均增長13.1%,行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二、建築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行業集中度和區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國有建築企業優化重組步伐加快。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的工作部署,打破地區、所有制的界限,采取聯合、兼并、資産重組等形式,不斷加快企業改革步伐,兼并重組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斥資310億元收購中信股份地産及物業項目;下半年,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大資産置換和非公開股份發行方案。通過改革重組,一批國有建築企業延伸了産業鍊、提升了企業綜合競争力,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建築業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築行業資質結構漸趨優化,高資質等級企業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6年,我國特、一級建築業企業數量較2012年增長21.1%,占全部建築業企業個數比重為12.4%,比2012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特、一級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完成建築業總産值、房屋施工面積和從業人員數占全行業的比重分别達到73.7%、64.6%、70.3%和53.2%,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9、1.6、6.2和6.1個百分點,具有較高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對全行業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三)各大區域闆塊均衡性有所改善。2016年,東、中、西[2]部地區完成建築業總産值分别為10.9、4.7和3.8萬億元,比2012年分别增長33.5%、47.6%和58.0%,年均增速分别為7.5%、10.2%和12.1%。三大區域建築業均實現較快增長,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增速更快。中部和西部地區建築業總産值占全國比重分别為24.0%和19.9%,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1和2.2個百分點,地區間發展的均衡性有所改善。
       三、建築技術實現新突破
       十八大以來,建築業企業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技術創新引領傳統建築産業的轉型升級,一批重大建築技術實現了突破,部分施工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具有世界頂尖水準的工程項目不斷湧現。
       (一)強化研發,企業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2016年,建築業企業自有施工機械設備總功率突破3億千瓦,動力裝備率為5.9千瓦/人,比2012年提高了0.3千瓦/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居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築施工設備,如大型地鐵盾構機、大型挖泥船等,打破了國外成套施工設備的壟斷,成為我國地鐵建設、海島吹填等工程的推進利器。
       (二)破解難題,部分建築技術世界領先。十八大以來,建築業施工技術水平實現了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載鐵路施工和特大橋隧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術、長河段航道系統治理以及大型機場工程等建設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三)攻堅克難,世界頂尖水準的建設項目批量湧現。有标志着中國工程 “速度”和“密度”、以 “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為代表的高鐵工程;有标志着中國工程 “精度”和“跨度”、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中國橋梁工程;還有代表着中國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廈、代表着中國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碼頭以及代表着中國工程“難度”的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号”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福清核電站5号機組等。這些超級工程的接踵落地和建成,成為彰顯我國建築業設計技術和施工實力的醒目标志。
       中國建築企業以新技術、新裝備打造世界領先工程,國際地位快速提高。根據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發布的國際承包商250強[3]榜單,2016年中國内地共有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等65家企業上榜,數量已連續兩年居各國首位。其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位列第三,成為國内首家跻身該榜單前三名的建築業企業。而在ENR同期發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強榜單中,共7家中國企業進入前十,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包攬了前四強,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建築市場的領軍地位。
       四、建築業支柱産業作用進一步發揮
       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态,建築業攻堅克難、穩中求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較好發揮了支撐作用,尤其在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穩定社會就業、增加财政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成效更加顯著。
       (一)充分發揮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作用。從不變價增速來看,2013-2016年,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0%,高于同期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速0.8個百分點;從現價總量看,2016年,建築業增加值達49522億元,比2012年增加1.3萬億元,是其1.35倍;從占GDP的比重看,2013-2016年,建築業增加值占當年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均保持在6.7%以上。建築業以健康平穩的發展,以及對大量關聯産業的有效帶動,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
       (二)吸納勞動力數量穩定增長,穩就業作用更加突出。2013-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年末從業人數逐年增長,年均增加230萬人,2016年達到5185萬人,比2012年增加918萬人。2016年,建築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達6.7%,較2012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在近年來經濟下行、全社會就業壓力較大的大背景下,建築業吸納富餘勞動力,緩解全社會就業壓力的效果明顯,作用更加突出。
 
       (三)繳納稅金總額大幅增長,有效促進财政增收。2016年,建築業企業繳納稅金總額達6165億元,比2012年增長40.5%,年均增速達8.9%,比全國稅收收入快2.2個百分點;建築業企業上繳稅金占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達4.7%,比2012年上升0.3個百分點,成為國家特别是各級地方财政收入中穩定而重要的增長點。
       五、城鄉面貌發生新的曆史性變化
       十八大以來,建築業緊緊抓住國家基礎設施“補短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農村市政建設新機遇,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提升,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十八大以來,建築業企業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确保了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交通路網建設繼續提速,信息和能源等設施建設邁上更高台階,改變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原有面貌,為寬帶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設施保障。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新建、改建公路裡程達53.2萬公裡;累計新建高鐵投産裡程超過1.2萬公裡,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已達2.2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光纜長度1562萬公裡,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3.1%;到2016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6億千瓦,是2012年末的1.4倍。
       (二)城鎮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築業着力開展城市地上地下設施、海綿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城鄉園林綠化和農村基礎設施、衛生設施建設,改善城鄉環境成果豐碩,助力城鎮化建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2013-2016年,共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2485萬套,改造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158萬戶,人居環境實現了質的提升。随着城市居住條件和市政設施的進一步改善,我國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2016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4%,比2012年末高4.8個百分點。
       (三)住宅建設規模達曆史最高水平,人居環境實現質的提升。十八大以來,建築業加強住宅開發,增進人民福祉,全國住宅建設規模躍上曆史新台階,2013-2016年全國累計竣工住宅面積74億平方米。新建小區園林綠化率更高,配套學校、醫院、商場及健身設施,群衆生活的方便程度不斷提高,小區管理更加有序,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民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六、海外建築市場不斷拓展
       2013年以來,建築業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成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排頭兵,用實實在在的工程項目成果,有力傳播了中國真心實意促進合作、共謀發展的正能量和積極形象。
       (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海外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2014-2016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2016年達到1260.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使得海外業務成為許多建築業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2016年,我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營業額10589.2億元,同比增長3.5%,新簽合同額16207.9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境外業務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21.5%,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海外業務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3.0%。2016年,建築業企業在境外完成的營業收入達4379億元,是2012年的1.4倍。2013-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在境外完成的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8.8%。
       (二)國際産能合作紮實推進,經營模式日益多元。“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也帶動了我國建築業積極探索創新經營模式,從單一的勞務輸出轉向施工總承包、海外并購、海外置業、融投資帶動總承包、聯合體+股權投資+承包、聯合體+股權合作+承包+運營等多元化模式,承攬工程結構呈現多元化、多專業方向發展态勢。中國建築企業加快了海外經營品牌化、建設标準國際化和國際市場的本土化進程,通過多方、多層次的合作,提升了海外運營的綜合競争力,有效降低了“走出去”的風險。
       (三)海外務實合作結碩果,向世界傳播中國發展正能量。一批重大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如江蘇正太集團承建的博茨瓦納大學教學醫院工程獲得2015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項目(主橋建設工程部分)成為中國企業承建的最大海外橋梁工程等。從中長期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肯尼亞蒙内鐵路、馬來西亞皇京港等建設項目的建設,将有效激活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潛力,能夠對區域經濟帶來較大的正向效應,産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建築業用低調務實的合作态度和海外工程項目的優異口碑,成為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建設的亮麗品牌,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向世界傳播了中國推動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正能量。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建築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正從建築業大國向着建築業強國邁進。神州大地上,一座座迅速崛起的現代化城市魅力綻放,一個個獨特的地标性建築雄偉矗立,一條條高鐵似蛟龍雲中穿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宛若璀璨珍珠點綴着祖國山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建築業以拼搏創新、迎難求進的精神,以适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為己任,奮力描繪着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展望未來,建築業将繼續前進,加快産業轉型,提升建築科技、環保和質量水平,補齊行業發展短闆,打造更加亮麗的“中國建造”品牌。
 
       注:
       [1]指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下同。
       [2]東部是指北京、天津、河北、遼甯、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中部是指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是指内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
       [3]ENR發布的國際承包商250強按承包商國際營業額排名,同期發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強按照承包商國際和國内的營業額之和進行排名。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